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去哪儿完成第三轮1500万美元融资,明后年上市

 


旅游搜索引擎去哪儿今日在京宣布完成第三轮1500万美元的风险融资,该轮融资由纪源资本领投。同时,曾担任百度董事的纪源资本合伙人符绩勋将进入去哪儿董事会。据去哪儿给出的数据预测,中国在线旅游行业的三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1%,仅次于网游行业的45%。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到现在,去哪儿每个季度都保持盈利。

去哪儿第三轮融资早在今年9月已经完成,融资规模为1500万美元。分析指出,去哪儿选择在IPO之前再次融资,有助于提升其上市时的整体估值。

去哪儿此次获得的融资由纪源资本(GGV Capital)领投。同时,之前去哪儿的所有投资人,包括梅菲尔德风险投资公司(Mayfield Fund)、金沙江创投(GSR Ventures)和特纳亚资本(Tenaya Capital)也共同参与了此次投资。

2007年11月,去哪儿宣布获得以雷曼兄弟为主导的第二轮1000万美元融资。此前去哪儿第一轮融资的投资方是金沙江创投和梅菲尔德风险投资公司,规模为200万美元。

“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渗透率不到10%,而在美国这个比例为70%以上”,去哪儿CEO戴福瑞表示,中国在线旅游业正面临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第三轮融资的完成将帮助去哪儿加快产品升级、市场扩张以及人才招募。去哪儿总裁庄辰超表示,去哪儿计划2010年底或者2011年年初上市。庄辰超称,目前一切都在按部就班按照计划在进行当中,上市地点将是香港或者美国。

庄辰超表示,此前去哪儿的员工规模不到一百人,其中60%是研发人员。按计划,去哪儿的员工规模将至少扩张一倍,其中包括技术和广告营销方面的员工。

“我们之前就有大量的员工来自百度、雅虎等公司”,庄辰超在谈及这个招聘的话题时表示,未来去哪儿将继续从百度等高端搜索引擎公司,寻求资深的从业人员加盟。庄辰超说,新招聘的去哪儿员工也都不同程度的拥有期权。

马云在新加坡APEC中小企业峰会(11月12号)

演讲主题为: Cultivating an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n uncertain times

Mr Jack Ma, Chairman and CEO, Alibaba Group, China

其他演讲主题见http://www.globalentrepolis.com/brochures/ApecSME09%2820Octlow%29.pdf

Wednesday, November 11, 2009

中国电子商务走向世界 - 不能靠资本输出,而要靠模式输出



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创造,进而领导世界潮流,电子商务可能是先行军。

中国制造行业的国际化,例如家电,小商品,玩具等行业,是不容易的,有其硬伤。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品牌是依靠低廉的价格抢占国际市场,这就造成两个问题: 第一,利润率不高。第二,造成中国产品廉价的普遍印象,中国品牌要提高售价很难。 这这种情况下,要国际化是很费力的。

就好象一个家庭,父母在北京上班挣工资,小孩在美国读书生活,是很艰难的。但是倒过来就完全不一样。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无论结果怎么样,起码开销不大,怎么折腾都不伤其根本。中国企业进入外国,在品牌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抢市场只能靠花钱,跟国际巨头拼资本,不是明智选择。结果怎么样, 大家只要看看国内的那些知名家电品牌的全球化之路就了解了。基本上就是“举步维艰”。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已经很多年了,真正成功的可以说一个没有。往往是表面风光,实际利益不大,但是又不能不做,有苦自己知。

电子商务可能是个突破口。互联网的本质决定了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与否不是靠资本多少,而是靠模式创新。一个新的并受到用户欢迎的模式,远比公司的初始投入资金重要。以ebay为例,当年进入中国时,正处于其公司发展的巅峰期,品牌,资本不知道比淘宝(那时阿里巴巴还没上市,甚至都没有取得软银的投资)大多少倍。但是ebay最终完败于淘宝,就是其收费的模式输给了淘宝的免费模式。

大家可能说,这有点胜之不武啊。 别人收费,你不收费,这不是两败俱伤的打法吗?伤敌一万,自损八千,没什么好庆贺的。其实不然,所谓模式创新,不是简单的以价格取胜,不然又陷入了中国家电业,制造行业的怪圈。

淘宝的模式是取材于“田忌赛马”的古老智慧:ebay收钱的地方,也是其核心功能区,淘宝免费。比如开店费,交易费。此为以中马对其上马。ebay没有或者不核心的服务,淘宝提供并收费。比如旺铺,广告,商城。此为上马对下马。

淘宝为什么能想出这招?当然跟中国的悠久文化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淘宝在服务中国大量的互联网用户。他们有着独特的习惯和文化氛围,他们养活了淘宝,更重要的,他们给了淘宝们一个创造并演练新的互联网模式的氛围。 这个氛围,以前只有在美国存在。

纵观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史,无一不是在美国成功后,迅速复制其模式到其他国家。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可以做到这点了。不是靠输出资本,而是靠输出一个经过验证的新模式,以领导者的身份快速切入全球市场。以阿里巴巴为首的中国电子商务提供商则占据了优势。(待续)

Monday, November 9, 2009

Google wave会塑造在线沟通的未来吗?





wave会取代email?

不会。它可能与社会性网络替代email的方式一样。社会性网络大致上并没有取代email。但它们对于某些人的某些层面的确替代了email。例如,朋友们可能通过facebook的消息来向彼此发送一些便条,而不是使用email。然而,机会之一是facebook会通过email来通知他们收到信的信息。关于社会性媒体(包括wave在内)不会取代email的更多原因,阅读这篇文章

wave会在公众中流行吗?

显然,现在就判断wave能否在大范围的流行还为时过早。对于这个问题而言,“流行”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对于email而言?是对于facebook而言?又或者是twitter?他们之间有很很大的不同。它是否能够和rss一样流行?谁知道呢。如果你想知道我诚恳的意见,我并不认为它能够达到facebook一样的状态。我也不确定它能否达到twitter这样的状态,而twitter的流行程度也只是facebook流行度的一小部分而已。

如同在美国的竞争指数显示的那样,gmail根本无法追赶twitter的独立用户访问数,我很难接受google wave会超越gmail(尽管这也是很可能的)。

wave会在办公场合流行吗?

如果说wave会在哪里流行,我认为很可能是在工作场合。很多公司都在使用google应用套件,现在google正在就此积极进行营销,看起来将会长时间的增长。如果有了正确的推广和整合,我认为google wave很容易就能够在这里有良好的表现。google wave其方便协作的特性也能迎合工作上的一些使用。

就这点而言,wave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在今天的几个月,很可能是几年,我们将不断呢看到它所带来的改进和创新。它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仍然不确定。

我认为人们很难说出他们为什么要使用它。我也认为人们已经厌倦了保有更多账号(尽管wave是连接到google账户)。

如果wave能将人们的联系人和社会关系集中在一起,它将产生了一些竞争。Mozilla已经在开发RainDropo,一种看起来很有用的工具。还有其它更多。

另一方面,它可以走twitter的路线,人们将花很长时间来“得到它”,并且逐渐开始查找适合他们的用户。并不是所有使用twitter的人都得到他们的“开心时刻”,但是不可否认twitter已经在流行文化中流行了自己的印记。

我不想听起来像是一个反对wave的人。它看起来很酷,并且可能很有用。最坏的情况,它只是又一个想用就用的工具,它可能,也可能不会使你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简单。好的情况则是(至少对于Google是),它可能会像email(或者较小程度像facebook)一样让你举得不得不去使用,因为你认识的每个人都在使用,如果你不用的话就会搞不清楚状况。就这点而言,我更倾向于前者。

Sunday, November 8, 2009

支付宝全球化?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电子商务部”>

支付宝全球化,要势在必行,需雷厉风行。

支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优势在于其国内庞大的终端用户群。目前中国本土在线支付竞争愈加激烈,支付宝要维持快速发展,甚至加速发展,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功能和服务水准,战略层面的大规模资源整合和新的业务模式开发是决定性因素。

其中的关键在于快速发展全球市场,这不仅仅是指整合更多的海外商品让国内客户购买,还包括支付服务(在各国的)本土化,以及针对某些重点行业的方案定制。 速度是关键。目前,不是每个国内的支付公司都有能力和眼界开发海外市场,支付宝作为中国市场领导者,开发海外市场基本属于跑马圈地,速度越快,收益越大。

在这方面,支付宝的主要对手应该是以paypal为首的海外支付公司。他们在资本,运作经验以及全球布局上占有优势。在”中国制造”的年代(也是阿里巴巴崛起的年代),主要的交易是海外人士购买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paypal等海外支付公司拥有海外客户和成熟的全球运作经验,自然占有优势。

但是风水轮流转。 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大洗牌,对于支付宝(或任何其他国内支付公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突破时机 - 中国中产阶级的快速壮大,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的趋势,外汇管制的开放,中国人快速增长的购买力将因电子商务的流行以及物流的全球整合而影响全世界。 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将是爆炸性的。

中国崛起的过程,也是电子商务加速颠覆传统业务模式的过程,信息流,现金流和物流通过这个机遇完成全球范围内的无缝整合 - 而这一切都由14亿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驱动。谁拥有了中国的客户,谁就占有了绝对先机 – 这一点上,支付宝已经占据了制高点,领先于paypal等国外支付公司,应该乘胜追击,跑马圈地。

互联网不信奉“一招鲜,吃遍天”,资源的整合力度和速度决定了平台的命运。 拥有中国大量客户是支付宝的优势所在,跟全球支付巨头相比占得了先机,这得益于中国的快速崛起。但是,这个先机能保持多久呢? 支付宝需要依靠这个优势快速完成其全球化进程。在传统行业如制造业(比如海尔),服饰业(比如李宁),电子业(比如华为和联想),其全球化进程举步维艰,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就是因为传统行业的资源整合难度大,渠道,市场,产品,在不同国家的本土化确实需要很多时间。 但是,在互联网行业,这个进程可以大大加快,因为输出的不是产品,而是模式,是有着几亿消费者考验过,实践过的模式。在这个前提下,把支付宝的成功经验快速复制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亚太区域国家,是完全可行的。

直接结果就是快速增加海外客户群,这些客户群可以跟中国的客户互动(通过淘宝或阿里巴巴),从而带来更多的交易量。相比于阿里巴巴和淘宝,支付宝打头阵争取客户是比较容易的,也是因为支付行业处于行业偏上游,客户的切换成本不高。

在争取海外客户的同时,支付宝需要为不同国家的不同行业,定制行业的B2B支付解决方案。比如:旅游,购物,投资,教育,制造等行业,这里不只是B2C和C2C的交易,B2B的交易将会是其中重要模块。 在很多国家,比如东南亚各国,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主要构成,如何为他们提供好用的支付方案是快速发展业务的重点。

支付宝的全球化,势在必行,而且要雷厉风行。

支付宝的全球化应该从亚洲开始

原因有两点。 一是亚洲缺少电子商务和在线支付的龙头企业。中国已经走在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前面。二是亚洲的商业环境和模式有其特色,区别于欧美,适于支付宝跟其他支付巨头开展竞争。

作亚洲的生意,新加坡具有战略意义。不在其国内市场,而在其贸易,金融,政治各方面的领导地位,以及跟欧美市场的无缝对接。比如中国银联的区域总部,就是设在新加坡。所有产品的策划始于新加坡,一旦成型,便通过新加坡四通八达的金融系统作为渠道,同时渗透到周边各国。成本低,收效大,效果好。这一点对于支付宝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电子商务部”>

TripAdvisor收购酷讯 启动5000万美元中国投资计划

旅游评论网站TripAdvisor在本周五说,他们已经收购中国的机票和酒店搜索引擎酷讯,以此作为其进入快速增长的中国旅游市场的重要一步。

  Expedia控制的TripAdvisor计划到2011年底之前在中国投资5000万美元,TripAdvisor的CEO Stephen Kaufer透露。其投资计划包括收购酷讯、在今年四月发布其中文旅游评论网站到到网以及聘用更多的员工。

  他说:“中国的经济在持续增长,旅游业将会受益-更多的国内游客访问更多的国内景点。”

  Kaufer拒绝透露TripAdvisor收购酷讯的价格,这是他们在中国市场的第一次收购,而中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多的互联网用户。

  Kaufer说,TripAdvisor将会扩大目前两个网站的员工团队,从目前的80人增长到160人,并在未来的两年内,将酷讯和到到网的访问流量翻倍。

  TripAdvisor透露,到到网9月份有400万的独立用户访问量。

  酷讯为用户提供机票和酒店的价格对比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到到网发布和阅读对于酒店和目的地的评论。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回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08年9月份的水平,分析师预测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超过10%。

  中国旅游业受益于经济发展

  来自中国国家旅游局的统计,国内旅游的收入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间,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0%,去年达到了8749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去年达到了17.1亿人次,同比增长了6.3%。

  竞争仍很严峻

  携程网是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领导者,为用户提供在线的酒店和机票预订服务,同时用户可以在携程网发布针对酒店的评论。

  携程网的市场份额是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艺龙网(同样由Expedia控制)的五倍多。

  不像携程网或艺龙网通过用户预订获得佣金收入,TripAdvisor通过客户,例如酒店等,在网上发布广告获得收入。

  就像Kaufer所预测的,在收入方面“携程网仍将是最大的”,“但是我们希望到到+酷讯在用户流量方面将会比携程还要大,这一过程或许会需要两年多的时间。”

  “我们将会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地投资,而不看重盈利能力,以在五年的时间内确立和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他说,“如果我们做得好的话,收入将在以后持续增长。”

Pegasus vs GDS - what really is the difference?





















Question:
In terms of hotels, it appears they both offer access to the same amount of hotel properties and both are highly customizable with API and web services.


Answer: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From my understanding, there is no majo difference. They are all hotel distribution systems. GDSes have longer histories and is original designed for air ticketing distribution (their investor are all Air lines). But since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is universal, GDSes also distribute hotel inventories.

There are three major problemes for GDSes. First, they are costly. Second, they are not born for internet. Third, they are not catering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hotels. (Actually they are costly because they are not born for internet...) For examples, Travel portals like expdia, travelocity, they prefer to use their own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instead of GDSes.

Pegasus position itself as a "switch soluton", a technical term bearing the saming meaning as distribution system. It is basically a cheaper alternative to distribute hotel rooms rather than GDS. And it agressively leverage on internet technology (e.g. API, webservices, etc..) At that point of time (when online travel is growing very fast), it meets the market demands, espcially for indivisual hotels or small chains, very well.

Subsequently GDSes also invest a lot to improve their internet capability. Now they also have API, XML, Webserivces... So they become very similiar systems. And as technology develops, there are new "lower cost switches" coming out. Derbysoft and Hub1, both from China, are examples.

There are some else interesting 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hotel distribution recently, like hotel wholesales (GTA, Tourico, etc.), hotel direct internet marketing(google) and meta search engnes(kayak). Each distribution channel has its own pros and cons. It's common for a hotel to sell their inventory in different channels concurrently and normally there will be a staff very busy manageing different channels every day.

And that makes yield management, especially for online sales, popular.

Hope this helps :-)

Question:
Tony, thanks for your response. API, XML and web services are key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ject I am involved with.

I have spoken to both types of companies (GDSs and content distribution companies like Pegasus) and I am still not clear when it is best to choose one over the other.

When you need air, car rental and hotel info, a GDS is obviously the right choice since Pegasus does not yet offer that sort of data. But if only hotels are at stake? Also, I heard that Sabre also utilizes Pegasus sometimes to access certain data, do you or anyone reading this thread know if it is true? If so, why do they neeed to? Is it to access data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ompanies? And why would a hotel that is currently utilizing Pegasus switch to using Sabre? If API, XML and web services are important is price the only differenti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companies, assuming we are talking about major hotel brands?

Answer:
Hi Lukas. I dont know exactly whether it's true that Sabre uses Pagaus inventory. But I strongly believe it is.

The truth is that there is no single system (GDS or Pegasus or any other consolidator) that can connect to every single hotel of the world and have optimum allotment. Most often, different systems are inter-connected. In this case, Sabre will use Pegasus inventory. One benefit is that Sabre can have immediate access to pegasus hotels which Sabre doesn't have (e.g. small hotels). Another benefit is that, even both have access to the same hotel, Sabre can distribute pegasus inventory if Sabre's own inventory is sold out (of course, Sabre will get some profit from pegasus). This is the case for other distribution channels.

For Hotels' own benefit, it should use multiple distributin system concurrently (e.g. GDS, Pegasus and Portals). If can only choose one channel, then hotels should consider a few things including pricing, potential bookings and easiness of integrating the system wth hotels' PMS, as well as other factors like relationsip, services, brands....

Most branded hotels are already connected to GDS and Pegasus. Now they are trying porals (like booking.com), meta search engine (kayak.com), tripadvisor and its own search marketing on google.